摘要:目前炒菜機器人的價格并不“親民”。市面上主流的滾筒型炒菜機器人,入門價基本從3萬元起步,高配款甚至賣到了20多萬元。
過去兩年,預制菜曾被餐飲業視為“降本增效”的終極解法。但隨著爭議不斷升溫與消費者信任度下降,從去年開始,“現炒、現做”重新成為了眾多餐飲企業拉攏顧客的招牌賣點。
然而,強調“鍋氣”雖能吸引顧客,卻對餐飲企業的人工成本、出餐效率和標準化提出了更高挑戰。正是在這種兩難困境中,能夠兼顧“現炒”與標準化生產的炒菜機器人,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現在頭部餐飲企業都在大規模下單炒菜機器人。奧維云網監測顯示,2024年我國烹飪機器人線上市場銷售額達2.9億元,銷量約14萬臺,同比大幅增長54.4%。
頭部餐企集體布局
京東旗下“七鮮小廚”,其核心亮點便是全面采用炒菜機器人進行烹飪。其使用的“美膳獅”炒菜機器人由頭部品牌橡鹿科技研發。
橡鹿官網顯示,其合作的餐飲企業還包括農耕記、金鼎軒、米村拌飯、大米先生、鄉村基等知名餐企,還有部分城市的全季、亞朵、希爾頓等連鎖酒店。
小菜園在港股招股書中透露,上市募集資金將拿出1.5億元采購3000臺炒菜機器人。
老鄉雞的招股書也顯示,2023年就已開始在部分門店使用炒菜機器人,實現操作調味精準、菜品口感穩定,并表示將上市募集的資金一部分計劃采購3000臺炒菜機器人。
湘式蓋碼飯品牌霸碗,目前全國門店已有700+家,品牌宣布其所有門店都配備炒菜機器人,并且其門店的炒菜機還是自研的,已迭代至第三代。
價格門檻不低
目前炒菜機器人的價格并不“親民”。市面上主流的滾筒型炒菜機器人,入門價基本從3萬元起步,高配款甚至賣到了20多萬元。橡鹿科技推出的7款機器人設備,售價區間在4萬—11萬元之間。
對于資金實力有限的中小餐飲企業來說,采購炒菜機器人資金壓力較大,目前多采用租賃模式,月租金普遍在1000元—2500元之間,讓商家可以用較小成本先行試水。
政策東風頻吹
2024年“新質生產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各地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北京、深圳對智慧餐飲設備給予15%-20%購置補貼;中央財政設立5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技術研發;《智能廚房設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更明確提出2025年行業規模突破千億目標。
今年,北京市海淀區還發布了《餐飲設備智能烹飪機器人系統通用技術要求》(T/ZSA 288-2024),這是全國首個智能烹飪機器人團體標準,明確具身智能技術參數,加速行業規范化發展。
在智能AI時代,人機競賽已成各行各業的必然主題,餐飲業也不例外。當炒菜機器人站在政策、資本和市場的三重風口上,這場廚房革命才剛剛開始。
編輯/劉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