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提起科技圈最火的幾個詞,總離不開“人工智能”“人臉識別”這些字眼。相應的,與這些名詞有關的公司也逐漸活躍在大眾的眼前,比如幾個月前那份著名的清單中所列出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
近年來,提起科技圈最火的幾個詞,總離不開“人工智能”“人臉識別”這些字眼。相應的,與這些名詞有關的公司也逐漸活躍在大眾的眼前,比如幾個月前那份著名的清單中所列出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
大眾對于這些風口中長起來的獨角獸公司,都有這樣的感覺:崛起的非常快,代表著國內最前沿的科技。但年輕公司也有年輕公司的不足,在發展中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捉襟見肘十分尷尬的情況。就比如上述公司中的商湯科技。
商湯科技全稱為北京市商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為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湯曉鷗,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家獨角獸公司,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原創技術研發。這家公司雖然成立于2014年,但現在已經是繼阿里云、百度、騰訊、科大訊飛公司之后第五大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而且戰略合作伙伴都是高通、華為、小米科技、本田汽車和麻省理工大學等非常權威大型的公司機構。
稍微了解商湯科技的人應該會把這家公司與“人臉識別”掛鉤,確實,商湯科技研發的智能相冊、美顏和濾鏡功能有些已經應用到華為和小米手機上。比如OPPO旗艦機R11s上,就應用了商湯科技提供的AI智慧美顏技術和“面部識別”人臉識別解鎖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商湯科技業務的一個小部分,在視頻監控識別算法、增強現實、文字識別、自動駕駛識別算法等方面,商湯都有涉及。
出身不凡又有國際頂尖的科研實力在手,商湯科技借此也獲得了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問題也接踵而來,由于主營業務和收益無法支撐越來越龐大的體量,商湯遇到了外界的一些質疑。
比如獲得諸多融資的商湯在一些投資方面就遇到了麻煩,近日,其所投資的北京澍澤源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被行政處罰一事就在網絡上引起了爭議。不過商湯科技回應稱,澍澤源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由于經營所需于今年變更過辦公場所,導致工商變更手續造成此狀況,目前已在遞補相關手續。商湯科技對外投資一切正常。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背后引起的質疑是,商湯靠融資拿了那么多人的錢,在商業市場什么領域都做,實際落地卻遠遠不及預期,也不能與其他公司產品拉開差距,壓根不是技術導向,而是資本游戲。
支持聲與質疑聲參半,商湯科技的現狀究竟是資本助推還是資本反噬,你怎么看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卞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