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直播帶貨不僅成為了各路“網紅”的專利,也開始變成了各位身家過億的企業大佬們的重要宣傳方式。近日,搜狐的創始人張朝陽在“2020年搜狐科技5G峰會”表示他也會在6月初進行直播帶貨。董明珠、李彥宏、張朝陽等等,越來越多身價過億的企業大佬開始在屏幕前“吆喝”帶貨,真的會讓你增加下單購買的欲望嗎?
現在,直播帶貨不僅成為了各路“網紅”的專利,也開始變成了各位身家過億的企業大佬們的重要宣傳方式。近日,搜狐的創始人張朝陽在“2020年搜狐科技5G峰會”表示他也會在6月初進行直播帶貨。董明珠、雷軍、盧偉冰、張朝陽等等,越來越多身價過億的企業大佬開始在屏幕前“吆喝”帶貨,真的會讓你增加下單購買的欲望嗎?
直播帶貨這個形式一來其實是在很多與大眾接近度較高的小網紅身上開始的,之后才逐步擴散到明星、名人之中,最終在因為疫情的影響而爆發。因此相對來說,如果有這些身價過億的企業大佬加入,短時間內觀眾們會覺得新奇、有趣、接地氣,產生一種能夠與大佬近距離接觸的感覺,所以這些名人們的直播間流量、銷售量才會如此之高。
但是直播帶貨的作用其實不能過分地高估。它并不能救活一個瀕臨死亡、沒有什么競爭力的企業,也并不是什么不能錯過的風口,直播帶貨只是新零售模式下一個比較創新的銷售場景,但并不是主要的零售場景,而且這種銷售模式并不是對于所有的產品都適用,而企業要能夠走得遠、營業額增長,還是要靠產品技術和品牌渠道的綜合實力。
知名企業家的帶貨,更多的是為產品提供一種“企業形象推廣和背書”的價值,的確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可持續性卻非常差,這種現象對觀眾來說一開始是新奇的,但是這種新奇的感覺會隨著時間磨滅。而網紅帶貨,更多的是一種“流量轉化和銷售變現”價值,他們通過自身的銷售話術技巧吸引消費者來購買產品,相比較企業家而言他們的技術性其實更強,他們有自己的銷售生存手段。因此,企業家帶貨和網紅帶貨的確會長期共存,但頻率上看,企業家帶貨相對較低,網紅帶貨頻次較高。
并且,直播帶貨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根據中消協調查發現,直播電商夸大宣傳的問題突出。數據顯示,有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但僅13.6%的消費者遇到問題后進行投訴。在一些新聞報道中也不難看到一些直播帶貨的大網紅出現的問題。
2019年10月,李佳琦在直播中推廣一款不粘鍋產品時,凝固的雞蛋直接粘在鍋邊。今年3月19日,李佳琦在直播間推薦silkn infinity2.0微電流光子脫毛儀,價格為1599元。但到貨后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收到的脫毛儀并沒有藍光清潔燈盒。另一位知名帶貨主播薇婭的問題同樣不少,以“薇婭”為關鍵詞,在黑貓投訴平臺檢索出98條結果。
在這種帶貨網紅中出現這種“翻車現象”,還能用一些理由揭過,但是如果這種“翻車”出現在知名企業家身上,對于企業品牌來說就是一次營銷“災難”了。因此,總的來說,企業家搞直播帶貨,從品牌傳播的角度看,的確會大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是長期存在的;從產品銷量的角度看,沒價值,直播帶貨等運營方面的事情還是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基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