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天,收到同事的育兒問題咨詢,是關于該不該為她4歲的寶寶報舞蹈班?報班時間是不是太早?是不要要等到上小學?
前天,收到同事的育兒問題咨詢,是關于該不該為她4歲的寶寶報舞蹈班?報班時間是不是太早?是不要要等到上小學?
因為一直從事學前教育方面的市場調研工作,并且自己也是一個二孩媽媽,所以我會時常接到身邊的朋友或同事關于學前教育問題咨詢。
同事的問題,讓我想到了前些日子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日本在培養戰狼!我們卻在全民抖音、網紅直播、娘炮教育,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這篇文章的標題應該會勸退不少家長,典型的UC體“吸粉”文章,但有些內容確實引起了我和朋友的共鳴與討論。
日本的幼兒園正在推行身體素質教育,側體翻、跑動翻滾、兩人高難度下腰,跳馬……這似乎讓人以為是雜技培訓班或體育競技班,而不是一個正常的幼兒園。
我們討論的點就是“到底需要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怎樣的學前教育?”
緣由此,我就想好好寫下來,正好借由本篇文章和大家討論下關于孩子的學前教育。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雖是一句俗語,但也反映了古人對學前教育的認識,體現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給孩子欠了帳,在孩子未來的10年都不可能補上。
1.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梁啟超先生在所著的《論幼子》一書中,提出“人生百年,立于幼學”的觀點,直言告誡:“人生百年,建樹立足于幼年時所受的教育”。
我們對梁啟超先生的認識,多是停留在“變革”政治家的印象中,其實先生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他的精心培育下,9個子女個個成才。其中,長子梁思成是中國著名建筑學家,次子梁思永是中國著名考古學家,連最小的兒子梁思禮,也成了火箭專家,是當代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的帶頭人。
這個理論同樣也得到了現代科學的證明,斯坦福大學的Carol Dweck教授在關于兒童大腦發育研究的報告中曾指出,人的大腦在嬰幼兒階段發育非常快,但到了七八歲之后開始逐漸減慢。
據實驗測定:小孩在0歲至4歲這個階段,他們的智力已經達到50%左右,完成了一半智商發育,小孩在4歲至8歲智商可以再提高30%左右,剩下的20%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時代完成。
其實,稍有經驗的父母應該也發現了,8歲以前的孩子學東西特別快,因為3~8歲就是孩子的“腦發育黃金期”。
你不得不承認,父母成功的學前教育,就是會少年出天才。
2.贏在起跑線,必須是你有正確的“育兒目標”
說到“育兒目標”,還記得開頭我同事咨詢我的問題嗎?現在回歸到這個問題上來。同事的問題一句話來概述,就是“孩子在什么年齡上什么樣的興趣班?”
其實,我從身邊的朋友或者同事中還收到蠻多這類問題的咨詢。我沒直接回答同事的問題,而是接著問了她3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考慮給孩子報舞蹈班,是她自己希望孩子學的嗎?
第二個問題是,之前有給過小孩簡單的舞蹈熏染,是小孩自己喜歡舞蹈想學的?
因為她家的小孩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第三個問題我就問了“是幼兒園的老師給你反饋,孩子在學校表現了舞蹈的天賦或者興趣?”
她回答完我上面的3個問題,顯然也就知道為孩子報什么興趣班最好了?
(提醒下,要是孩子是0~3歲年齡階段的,因為身體骨骼的原因要盡量避免選擇舞蹈、跆拳道等培訓班)
什么年齡上什么興趣班?因為興趣培養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家長一般就想當然的覺得孩子太小了,一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需要爸爸媽媽幫著選擇嘗試各種興趣班,但是,真是這樣的嗎?
就像我給我家大寶接觸興趣班,從3歲開始,上過繪畫、樂器、游泳、舞蹈、英語、跆拳道……
但是,9歲大寶唯一堅持下來的興趣班就是跆拳道,因為他的夢想是當一名警察,他覺得自己要有厲害的身手。
我們家長會給孩子報多個興趣班,多個才藝班……我們會考慮孩子什么年齡段學什么才藝最好,我們會費勁心力去考察幼兒園或者興趣班的師資力量如何,環境怎么樣……但最容易忽略一個基本的問題:孩子喜不喜歡?孩子感不感興趣?
要知道我有大寶之后,我就在不停地給自己做加法,讀了滿書架的暢銷育兒書籍,兒童教育研究報告翻了一打又一打,還喜歡腦袋一熱給大寶報了很多他不喜歡的興趣班。
結果,就是在不斷的試錯,變成了育兒路上的常態。
你的孩子要等到你試錯到什么時候,才能等到她最合適的教育呢?家長沒有“育兒目標”的育兒,真的很可怕,往往會導致這兩種育兒模式,一種就是“過度約束”育兒。
我朋友圈有一位高管媽媽,有曬出過在她家女兒上中班時制定了學習計劃,每天挑不同的重點輪換學:
練鋼琴,每周兩節專業的鋼琴課,每天在家余下的練琴訓練,彈一遍記一次,彈五遍畫個正字,一首曲子必須要彈到2個正字,再彈下一首;
認字的同時學英語,報英語班專門學習,每周3節課;
算數訓練,在家做“幼兒算術一百題”;
跳繩訓練,從幼兒園回來就在自家的樓下小公園練習……
這些是她孩子在接受幼兒園教育外,額外需要學習的內容。當然,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孩子過早產生了厭學心理,什么都學不進去,什么都不愿學。
另一種就是,“完全放養”育兒,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爺爺奶奶……
那育兒目標是什么?是停下匆忙的育兒腳步,把目光重新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特性是什么?感興趣的是什么?然后問問自己,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
“設立目標,”是解決偏激性育兒或者力不從心育兒的第一步,知道路和方向在哪里了,至少就知道差距在哪里,怎么去努力,去正向引導自己的孩子。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育兒目標就是正確的。
3.如何設立正確的“育兒目標”?
為什么我會強調“正確”的育兒目標?這個正確的育兒目標不是我們家長自己“理想式”,“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育兒目標,而是要結合實際,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
也許你會說,孩子小,可以隨意去打造他,可是孩子大了,不吃這一套怎么辦?我們控制不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非私人訂制,即使按照你的思想設定了育兒目標,孩子也不一定會變成“我想他成為的那個人”。
比如我給大寶報繪畫班,希望他能有一個好的藝術審美,可是他天生就愛動。
了解孩子,當真是一個復雜且要用辯證角度解決的“科研”難題。
你需要了解孩子的個性、習慣,結合孩子在學校在家庭的各種表現,去真正認識自己的孩子,還要隨時要注意孩子在這個階段不穩定的性格。
同樣,我了解大寶的過程也是一個緩慢且迂回的過程。尤其自己犯了不少錯誤,有不少的試錯,需要你不斷的去做相應的變化,還必須要有及時的反省。當然,這樣的過程,其實大家都在進步,都會更了解自己一點。
但是,我當時就在想有沒有一個什么渠道,讓我可以省心一點,全面又科學的認識自己的娃。
沒想到,我今年還真接觸到類似的一個媒介,現在我摸索小寶個性的階段正好用上了。
4. 認識自己的娃也能大數據化?
科技真的賦予我們的生活太多太多的便利了。尤其是當今的5G的興起。
我是因為工作關系接觸到這樣的一個學前教育小程序。
因為疫情原因,我們公司開始做幼兒園測溫的防疫產品調研,他們一直都在做人臉識別的應用,今年特別為學校做了人臉識別測溫的系列產品,并且他們的產品在今年已經用到深圳南山區98所中小學的測溫防疫檢查中。
我接觸他們的時候,正好他們這個小程序在開放內測。
出于好奇,我就申請了名額。試用之后,我發現原來孩子的行為、習慣等各方面都可以形成大數據,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孩子的成長記錄,來幫助我們家長去更全面科學的認識自己的孩子。
其實,它的大數據化,也是我之前在摸索大寶的性格時自己做的事情,只不過它比我做的更全面。
它把幼兒園的學習空間打通,跟信息化之間建立很多的連接。利用技術將孩子的游戲、學習等行為數據化,分析每個孩子的社交行為的外部表現,使家長與老師能夠看到兒童的學習和發展,最終解讀兒童行為,真正認識了解他們的性格特質。
哦,對了,這個小程序叫TaiAI寶貝,主要是用于幼兒園的場景,所以,當時我就推薦給了小寶的幼兒園(我不會告訴你們,當時幼兒園同意用看他們的這個小程序,是看中他們公司免費贈送的人臉測溫考勤智能機器人),用的還不錯,現在秋季開學小寶的幼兒園表示還會繼續用。
在這里貼上一段TaiAI 寶貝的官方介紹:
TaiAI 寶貝通過動態數據化、育兒目標化、育兒算法化、育兒服務化四大智能閉環,構建囊括“教、學、管”的幼兒園智慧生態系統;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和AI技術,可全場景采集幼兒園和家庭的學習與成長大數據,協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不斷層,引導家庭的正向教育;并進行兒童成長評測和分析,符合兒童成長規律,促進兒童個性化教育和因人施教,助力讓每個中國的學前兒童幼有善育,打好人生基礎。
嗯,官方介紹的就是挺互聯網化,科技化的……
說一下,用了這個小程序后,我對二寶的新認識。
第一點,自己孩子的進出校都會有信息實時推送。還沒用他們的大數據化功能,但真心也為這個功能打call。
沒辦法,像我們這樣有工作的家長,肯定做不到天天接送小孩,家里的爺爺奶奶接送,畢竟老人家年紀都大了,還是會擔心。
但是,現在,我家小寶只要上下學的時候在機器上刷臉或者刷手掌測體溫的同時,也會完成像我們上班打卡一樣的考勤,識別成功,我就能及時接收到小寶的考勤信息,感覺很安心。
第二點,當然就是大數據化的育兒系統。
TaiAI 寶貝這個小程序,會展示小寶在幼兒園的學習以及活動的數據,還會結合老師的點評,分析小寶的興趣與習慣,形成大數據統計,然后我會非常全面的看到小寶在幼兒園生活學習的各種數據,更棒的是會有大數據反饋,就是系統會生成獨屬于我家小寶的身體狀態、興趣愛好、學習狀態、未來規劃的建議。
舉個例子來說明下,比如鼓勵方式:
我發現自己對小寶的鼓勵的方法并不對她的胃口。
我家小寶是個女孩,性格外向,大大咧咧的,有用不完的精力,當然也不太容易靜下來,所以,小寶越來越大了之后,越來越不喜歡這種安靜的閱讀,我們家的親子閱讀越來越難。
雖然每天都有親子閱讀的時間,但時間會越發短暫。因為是小寶主動叫停,一般我會選擇尊重。當然,我也常常用小寶愛吃的零食作獎勵,試圖激起她對閱讀的喜好,可能我家小寶太有主見,獎勵她照拿,但常常拿著獎勵對我說,“媽媽,你這是對我的行賄”懟得我說不出來話。
用了TaiAI 寶貝之后,我發現老師在小寶的表揚系統中,常常出現愛閱讀的標簽,讓我十分驚訝。
所以,我和小寶的老師溝通了下,才了解到,小寶愛角色扮演的閱讀方式,而且還蠻享受“C位”的主角感,那老師就和小寶約定,每周可以2次讓她當主角,讓小寶更有閱讀的積極性。
所以,暑假這段時間,我們家的親子閱讀效果非常好。我會準備得更多點,有cosplay,有情景模擬,還把她最愛的幾個娃娃拉進來,也來充當角色。我會把分配角色的權利給她,讓她自己來導戲,現在基本上親子閱讀是小寶最期待的。
不得不夸一句,TaiAI 寶貝用科技的手段始終讓父母與老師關注到孩子的成長,讓家長可以真正的去認識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在力不從心的時候有方向去不斷自省,調整和努力,縮小育兒目標和實際之間的區別,從容育兒。
這里用上Bill Phillips的金句再也合適不過了,“我們想成為的人”和“是什么樣的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做了什么。
咱們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家庭,都是普通孩子,天賦不可復制的,但教育的強大力量是可以復制的。
養娃諸事不易,謹以此文與各位育兒的家長們共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