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佰》創造了華語電影首度問鼎全球票房冠軍的歷史,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電影恐怕再難以復制這樣的奇跡。
近日,電影《八佰》官方在微博發布喜訊,宣布全國累積票房達到28.83億,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據悉,這是華語電影首度問鼎全球票房冠軍,此前基本由好萊塢等美國大片把持,《八佰》可謂是創造了華語電影史上的一個新紀錄。
這部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英勇抗日”的戰爭歷史片,上映定檔期間就一波三折。原定于2019年7月5日上映,后因為某些原因撤檔。結果到了2020年,又慘遭疫情影響,電影市場慘淡,上映時間一再推遲,直到8月21日才在全國上映。
上映之后,《八佰》更是飽受爭議,口碑呈現嚴重的兩極分化。
喜歡它的人覺得整部電影的制作精良,場景宏大,劇情悲壯,氛圍與情緒渲染得非常到位。蘇州河兩岸的視角對比,冰冷的戰爭與熱鬧的生活,一河之隔,沖擊感強烈。電影在描繪戰爭慘烈的同時,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在那個苦難年代里,依舊保持著堅韌不屈的精神意志,痛苦與偉大并行。
批評它的人,則更多從歷史角度出發。或許是出于商業化的考量,《八佰》部分劇情有無視甚至魔改歷史的污點。如果是年代久遠的古裝劇,史料不完善還可以理解。但《八佰》就發生在近代,這部分歷史還相當清晰地印刻在人民的記憶力,不容涂改。
從過往的票房紀錄來看,歷史商業片一向是票房毒點。既要保持對歷史真實性的尊重,又要進行商業化改編也吸引觀眾,兩者很難保持平衡,非常考驗導演和編劇的功力。
有業內人士稱,《八佰》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主要源于疫情影響。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時候,我國率先完成了電影市場整體性的復蘇,《八佰》首映時間簡直恰到好處。
一方面,國內民眾的文娛需求因為疫情被壓抑了大半年,電影復工直接讓這些龐大的需求被得以釋放,但新片缺乏。另一方面,國外疫情的情況不容樂觀,美國電影產業尚未復蘇,各種大片都推遲了發行計劃,這意味著最大的競爭對手不存在了。
《八佰》的上映完全處于這個真空期,一下子將人民群眾看電影的需求全部吸收了,票房自然蹭蹭往上漲,一舉奪得年度票房冠軍絲毫不令人意外。
在官方宣布登頂的2天后,《八佰》的成績再創新高,累積票房29.26億,累積觀看人次7639萬,挺進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前十。
此時的《八佰》并非沒有對手,諸如《絕地戰警:疾速追擊》、《信條》、《花木蘭》等好萊塢大片來勢兇猛。《八佰》卻依然能保持票房的強勁增長,可見其成功不僅僅是疫情原因,電影本身的質量也可圈可點。
拋開歷史層面不談,單從電影水準來看,《八佰》毫無疑問是中國電影里一部制作上佳的作品。相比于那些粗制濫造,只想靠流量明星撈錢的電影,《八佰》制作組是在真心誠意做電影的。
《八佰》創造了華語電影首度問鼎全球票房冠軍的歷史,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電影恐怕再難以復制這樣的奇跡。
美國的文化產業依舊處于全球頂尖水準,疫情過后,好萊塢大片們依然會開啟全球票房收割模式,一邊灌輸文化價值理念,一邊賺著全球電影市場的錢。
對于中國電影產業,我們依然不能盲目樂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電影的本質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八佰》的登頂終究只是靠國內單一地區的電影市場打了一場巧仗。
國內電影行業應該抓住這樣的機遇,向著更高水平發展,朝著電影工業化制作的大步向前,把更多優秀的作品輸送到全世界去。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