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媒體發現,國內三大運營商正在逐步“去4G套餐化”,以進一步推廣5G套餐。
近日,有媒體發現,國內三大運營商正在逐步“去4G套餐化”,以進一步推廣5G套餐。相信不少用戶都感覺到了,在運營商的網上營業廳和相關的APP應用中,越來越多的4G套餐不斷“消失”,要么停止辦理,要么直接下架。
取而代之的,是各類5G套餐,紛紛登上應用的顯眼位置。運營商的營銷人員也不遺余力地推廣著5G套餐,小編就深有體會。
由于工作原因,小編一直用著2個手機卡,分別是移動的4G套餐和聯通的騰訊王卡。從去年5G正式步入商用開始,小編平靜的日常生活就被打破了,幾乎每個月都有運營商的電話打過來,建議更換套餐。
即便我再三表示不需要,下個月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堅持打過來,向我描述著新套餐的優惠。
微信里留著的校園聯通客服,也是雷打不動地在朋友圈分享著新套餐,表示過段時間就無法辦理老4G套餐了,新的5G套餐優惠更大。
事實上,從技術角度來看,電信運營商們的做法無可非議。社會向前發展,必然要淘汰舊技術,擁抱新技術。
小編了解過幾種5G套餐,相比去年剛剛推廣的時候,確實要優惠不少,而且網絡速率更快,上網體驗更佳。
但問題是,5G套餐的整體費用依舊處于較高水平,動輒每月上百元,缺少4G套餐里那些38元、49元等檔次的性價比套餐。
消費者用慣了價低質優的4G套餐,一時間很難接受費用更高的5G套餐,也算是人之常情。
5G套餐不能討好消費者,于是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運營商們熱火朝天的宣傳5G,真正愿意去用的客戶卻沒幾個。無奈之下,只能選擇減少低價4G套餐,然后引導消費者選擇同價位更優惠的5G套餐,擴大5G用戶的增長。
國家曾多次要求運營商們精簡套餐數量,提速降費,重點減少規則復雜和影響用戶選擇的套餐,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部分優惠套餐可能是運營商在4G推廣和搶占市場的時候特別設立的,現在重心轉向5G發展,自然不會再保留原來的優惠力度。
在小編看來,這樣做法太過武斷和一刀切。
不談資費問題,5G手機才推出1年左右的時間,購入成本較高,大部分手機用戶尚未考慮置換新機。消費者即便從4G套餐更換成5G套餐,也無法享受5G網絡的便利,反而白白浪費了錢。
5G發展不能一蹴而就,不僅僅要考慮到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也要考慮到人民群眾的意愿和消費能力。4G的推廣水到渠成,5G也不能著急。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