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好的顏值能帶來流量,流量往往就意味著可以變現。隨著紀錄片《中國醫生》在網絡上的爆火,這位集顏值能力于一身的徐曄醫生一度成為大家眼中的“網紅”。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向全球發出挑戰。在這場無硝煙的抗爭中,眾多醫生“積極請纓”奔赴疫情前線,全身心投入到拯救生命之中。每位醫生們疫情期間的表現,在每個人心中都留下深刻印象,“醫生”這一職業,也因此成為大家討論和贊揚的熱點話題。
為表達對“醫生”這一職業的贊頌,也為了讓大家深入了解醫生們的日常工作,紀錄片《醫心》二次上映,并以新的名字《中國醫生》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
“很多時候有可能醫術都還沒遇到瓶頸,就已經遇到了人心的瓶頸。”
看過紀錄片的人,想必還記得這句話。這句話是目前就職于南京鼓樓區整形燒傷科醫師徐曄在面臨“患者家屬主動放棄治療”這一無奈舉動時,發出的感慨。
徐曄,憑借在紀錄片《中國醫生》中的良好表現及帥氣外表,成為了萬千少女心中的“現實版江直樹”。
(圖片來源于網絡)
“別人家的小孩”一當就是十幾年。
徐曄,90后年輕醫生,17歲考上中山大學,25歲博士畢業。從小就聰明勤奮的他,在學習上從沒有讓父母操心,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以優異的高考成績成功進入了中山大學的醫學院,成為一名臨床醫學的學生。徐曄曾多次表明:“學醫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他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更多的病人。”
考入全國頂尖醫學院的徐曄,并沒有因此而驕傲懈怠。大學里的他仍一如既往的認真和刻苦,參與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并順利完成本碩博連讀。25歲,在大多數人還只是職場新手的年紀,他拿著自己優秀且豐富的履歷,順利就職于南京鼓樓區整形燒傷科。徐曄這“別人家的小孩”的身份,一當就是十幾年。
不是“網紅”的“網紅醫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好的顏值能帶來流量,流量往往就意味著可以變現。隨著紀錄片《中國醫生》在網絡上的爆火,這位集顏值能力于一身的徐曄醫生一度成為大家眼中的“網紅”。
因此,不少網紅公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并且承諾給他遠高于醫生薪資的酬勞。面對這流量變現的誘惑,徐曄沒有低頭。他公開聲明表示,“自己不是公眾人物,在燒傷整形領域救死扶傷才是我的本職工作。”
回歸日常,“我只是一名醫生”
現在的徐曄,和往常一樣,8點開始工作,每天就在查房、換藥、手術之間來回“切換”。只是偶爾在空余時間里,徐曄會在微博、小紅書等平臺,給大家科普醫學知識、分享對整形類熱點事件的看法。徐曄醫生在用行動表明,“我只是一名醫生”。
回歸日常生活,看似簡單平常,實則是徐曄醫生對初心的堅持,對“醫生”職業的尊重,對“醫者仁心”的完美詮釋。
編輯/劉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