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著“年輕人的茅臺”之稱的泡泡瑪特今年發展出現遇冷勢頭,一方面,其Molly IP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占比已經下降到了11.5%;另一方面,受公司轉型壓力影響,其股價出現下跌。這個被包裝起來的娃娃究竟有何魅力,讓年輕人心甘情愿的掏出腰包為它買賬,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光怪陸離的盲盒世界一探究竟吧!
有著“年輕人的茅臺”之稱的泡泡瑪特今年發展出現遇冷勢頭,一方面,其Molly IP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占比已經下降到了11.5%;另一方面,受公司轉型壓力影響,其股價出現下跌。這個被包裝起來的娃娃究竟有何魅力,讓年輕人心甘情愿的掏出腰包為它買賬,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光怪陸離的盲盒世界一探究竟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盲盒是什么?盲盒源于福袋?
眾所周知,想要了解一個新名詞的意思,我們不妨從它的組成字出發理解。“盲盒”從字面上來看就是“看不見的盒子”或“隨機的盒子”,把它們歸納起來就是---消費者不能提前知道具體產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隨機屬性,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從有關資料了解到,盲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當時日本百貨商店為了清理庫存,將產品放入袋子中進行售賣,幸運袋(福袋)產品的出現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來購買,庫存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圖片來源于網絡)
知道了“盲盒”一詞的具體意思,盲盒經濟便很容易理解了。盲盒經濟就是基于盲盒這一產品而引發的一系列經濟行為。換個角度來說,盲盒經濟也能理解為是一種以隨機抽選為主要特征的銷售模式。
盲盒經濟為何火熱?
盲盒由來已久,為何到今天依然火熱。一方面,心理因素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購買盲盒就像是買彩票一般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和運氣成分,而不確定的刺激又會加強重復決策,讓消費者對購買盲盒這一行為上癮;不僅如此,大家都有想要獲得驚喜的心理,盲盒的隨機性特點大大增強了消費者的好奇心以及驚喜感。另一方面,市面上大部分的盲盒產品里面裝的是動漫以及影視作品的周邊,這些IP賦予了盲盒生命力,讓盲盒產品故事性增強,人人都愿意聽故事,因此消費者會被盲盒深深吸引。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上述兩個原因外,近幾年直播等電商銷售渠道的拓展是盲盒經濟突然水漲船高的最大推動力,各大主播們的一句“買它”便可讓這一系列的盲盒產品短時間內銷售一空。從Mob研究院發布的《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顯示,盲盒已成為潮流玩具中受眾面最廣泛、熱度呼聲最高的產品,而目前市面上盲盒做的比較好的品牌便是---泡泡瑪特,其2020年營收25.13億元,凈利潤為5.91億元,并于2020年12月11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盲盒經濟發展遇冷,面臨重重困境
雖說盲盒經濟發展勢頭強,但其后續長遠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其一,盲盒IP開發創新性不足,很多盲盒品牌一直在“賣情懷”,賣老故事情節,大眾已出現審美疲勞;其二,盲盒所帶來的豐厚利潤,讓不少資本爭相入局,但很多企業一心為利,不在乎盲盒產品的品質。一方面,眾多三無盲盒產品流入市場,對小朋友這一消費群體的安全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很多殘次品被放入盲盒中,欺騙了廣大消費者;其三,盲盒IP版權受侵害,市面上諸多產品抄襲知名盲盒IP。這三個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盲盒經濟繼續向前發展。
如何破解盲盒經濟熄火困境?
清楚了解盲盒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就是有針對性的解決困境。方法一,各盲盒品牌應加大創新投入力度,不斷開創新IP,豐富盲盒人物;方法二,借勢發展,打造聯名款產品,盲盒品牌應聯合熱播影視作品打造IP,為盲盒產品注入更多熱度;方法三,盲盒品牌嚴格控制質量,殘次產品應集中銷毀不能讓其流入市場,同時,相關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和懲罰力度,不定期抽查產品,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盲盒經濟賽道上擠滿了玩家,若想在這領域分得更大一杯羹,品牌方需在創新和品質兩點上一同發力,嚴守質量防線的同時,加大IP創新力度,為盲盒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編輯/劉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