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抱團取暖正當時!
有這么一個人,在疫情疏解的時候隱身,在疫情緊張時總會出現。
這人就是張文宏。
今天(3月14日),在山東和深圳,多家媒體官網發刊登了這樣的一篇文章:《張文宏:這波疫情是一次倒春寒,春天必將到來》。
文章像個穩定劑,給正在被疫情圍困的城中人多了一絲希望,添了一份信心。
今天,深圳這座擁有1760萬人口的城市,首次采取了全面的封控措施。
從今天(3月14日)起,深圳全市公交、地鐵停運;超市、藥店、醫院以外門店停業;餐館只能提供外賣;全市社區小區、城中村、產業園區封閉式管理。
昔日,繁華的鬧市突然安靜態了下來,路上沒有了行人,過往的車輛也少了很多。
這一場景,在長三角、環渤海的多個城市正在上演。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反撲,有多位網友曬圖,發現打不開行程碼。
也難怪,據國家衛健委通報,截至上個周末,俗稱的祖國大陸地區,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242例,多為本土病例,為近兩年來新高。
01
約一周前,網上曾流傳一張圖片。圖片上是配文是,全國疫情防控英雄榜,榜單上列了10位人士,排名第一的是李文亮,唯獨沒有張文宏。
自疫情爆發以來,張文宏這位來自上海的“硬核醫生”火得一塌糊涂。翻開他的履歷可見,為何大家認為他是“鐘院士第二”了。
他領導的華山醫院感染科,在國內同科室排名第一,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在包括上海人在內的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一枚“定海神針”。
隨后,他化身“男神”,往往在他幽默的談笑中,就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科普知識給你分析得透徹明了。
事實上,正是他的諸多突出貢獻,張文宏以前獲得過許多重量級獎項。
在疫情當中,張文宏以實力贏得的是口碑,這也是最硬核的獎賞。
不過,張文宏也并不在意這些,他自己就這么說過:“當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會非常安靜地走開。你再到華山醫院來,你也很難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里看書了。”
他就是這么真實的一個人,因為真實而可愛。
02
在“這波疫情是一次倒春寒,春天必將到來”論斷中,他解釋說,此次病毒的病死率已經很低很低,在已經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病死率已低于流感。
但現在放言迅速開放,還為時過早。
他說,“會引起短時間內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擠兌和社會生活的短暫休克,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他分析說,國內這波疫情目前處于指數級上升初期,應做好老年人普通的第三針接種、推行居家檢測試劑,以及廣泛供給口服藥物。
事實正如他所說,從病毒檢測上看,此次疫情患者所感染的病毒,多為奧克密戎BA.2的進化分支。
研究數據顯示,BA.2亞型是目前傳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最強的變異體,比奧密克戎原始毒株BA.1的傳染性增加了30%。
傳播渠道復雜而隱匿,這讓防控難度大大增加,不少高校集體中招。
壞消息當中,包含了一個好消息,就是這個病毒毒性不強。
03
“對于這個病毒,消除恐懼是我們必須走出的第一步。”張文宏說。
或許正是這一句,為無數圍城中的人們舒解了緊張氣氛。
恐懼本身就會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比如,過度緊張造成個別地區封城后,物資配套不夠的問題;因爭搶蔬菜、糧食造成的極個別商業坐地提價的問題等。
大家在放松的心境下,自覺隔離,自我管理,恐怕比在恐懼應對變化來得更坦然,也讓那些借機斂財、坐地起價的不良商販失去可以利用的“脆弱心理”。
總有人說,中國人承受能力強,但問題是在今天的中國,很多人背負著沉重的生活壓力,抗壓能力并不強。
面對看似無窮無盡的疫情黑洞,一句基于專業研究之后的和風細雨最暖人心。
人心似乎極需要提振,尤其是在互聯網大廠裁員的大背景之下、在中概股集體表現慘烈的現狀之下,人人都在承受高壓。
日子好過的時候,有幾十個月的薪水做年終獎的新聞,有年紀輕輕就財富自由的神話。
而日子不好的時候,就是大面積的斷供潮,和無休止的內卷。
時光和生命,就在這無休無止的“共克時艱”中被消耗——人們盡顯疲態!
就在落筆之時,中概股、港股一片蕭殺。
看來,抱團取暖,是唯一選項。
編輯/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