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極速“每日達”改為“次日達”,這樣的每日優鮮還能稱之為“每日優鮮”嗎?
近日,生鮮電商每日優鮮APP首頁出現服務變更通知,通知顯示,商品配送時間由以往的最快30分鐘送達變為最快次日送達,配送范圍為全國均可配送。同時,以往商品的“今日秒殺”等活動仍在繼續,在商品詳情頁面的配送一欄顯示為“因疫情您的訂單可能延遲,預計1-4天送達”。
據了解,這次調整,是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每日優鮮對公司的前置業務進一步調整,次日達和其他業務不受影響,只暫時關閉了極速達業務。
只是,把極速“每日達”改為“次日達”,這樣的每日優鮮還能稱之為“每日優鮮”嗎?不少網友聽聞此消息,只能感慨這是“昨日優鮮”了。
作為買菜APP,曾經每日優鮮也曾頗受大眾歡迎,為何今天落到如此境地?
一方面在于生鮮行業的特殊性。某種程度上,每日優鮮的潰敗有著行業普遍面臨的通病——生鮮本身腐敗易虧損,很難隨著交易的規模擴大而降低邊界成本。
另一方面,每日優鮮的自身經營管理太順風順水,導致其本身風險管控能力無法支撐快速增長的資本。
在外人眼里,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徐正顯然是個天才。
15歲考上科大少年班;28歲成為聯想最年輕的事業部總經理,并將部門年均營收拉高至300億元。不久后,他被柳傳志相中,去負責聯想的孵化農業項目——佳沃,在佳沃,徐正第一次對生鮮有了直觀認識。在此期間,他嗅到了生鮮市場的商機,當時在生鮮領域并沒有出現大價值虧損,現有的經驗令他明白,只要速度足夠快,菜品夠新鮮,在中國生鮮領域就能分得一杯羹。
事實上,早期的徐正也在努力往此方面發展,并且因為我國生鮮領域尚未形成規模,每日優鮮確實拉到不少投資,從2015年的5月到2017年3月,每日優鮮就以連續拿了5輪融資,騰訊、聯想、老虎基金……投資陣容強大,尤其是騰訊的多輪融資支持,更是把每日優鮮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彎道超車效果雖好,但沒有應對風險管控的能力,為每日優鮮的未來埋下隱患:加盟店瘋狂擴張,菜品前置倉大規模設置,在事業頂峰,將加盟店改為直營店,半年過后直營店重改加盟……經銷模式多次轉變,對市場風險把控尚未從多角度考慮,領導層決策后續風險不可控,各種因素加持之下,每日優鮮的弊端也越發顯現。
此次業務的收縮,其實早有預兆。
在今年,每日優鮮的極速達業務已經有過多輪收縮。此前每日優鮮APP中可查詢出17個城市的經營 許可,但截至今年6月底,每日優鮮在全國僅剩13個城市有前置倉站點,隨后3天內又連續關閉了9個城市的業務。6月30日,關閉蘇州、南京;7月1日,關閉杭州、青島、深圳;7月2日,關閉廣州、濟南、石家莊、太原。
除此外,之前每日優鮮因為疫情原因,宣布大規模裁員。不少留下的員工,嗅到這次危機也紛紛提出離開。
多方打壓之下,每日優鮮早已不同以往。這次業務調整,也是及時止損的結果。
編輯/李卓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