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固態電池技術固然先進且極具潛力,卻同樣是日本車企所將面臨的巨大機遇和挑戰
在10月25日的東京車展上,日本車企推出各自旗下最新純電車型,其中包含諸多概念車型和即將上市的量產車型,類似豐田的酷路澤Se概念車、鈴木eVX等。
車展上,日產公司研究部門副總裁土井和弘在現場介紹了全固態電池技術,并且表示該技術會讓日本下一代電動汽車擁有質的飛躍。
由于近幾年的日系車在固有印象里,幾乎已經逐漸淡出了純電車型的市場。其本土車企的主攻方向,幾乎一致放在了混動車型上。所以日本車企試圖重返純電車賽道的表現,讓外界不得不重點關注。
就在車展前夕,豐田汽車和出光新產共同推出了雙方合作量產全固態電池的計劃。日本企業的目標是在2027至2028年期間,實現全固態電池項目的全面落地,量產化似乎已成定局。
這些消息的確可以證實日本車企想借技術革新重返新能源賽道,然而闊別已久的日本純電汽車,真的能彎道超車并重新占據市場份額嗎?
研發角度上,全固態電池的概念并非近些年提出的,日本卻深耕已久并走在技術前沿。有別于主流新能源車型所使用的液態電池技術,全固態電池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用固態電解質代替傳統液態電解質完成工作,以此可以大幅提高電池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提高電池的性能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點。針對屢遭消費者詬病的電車充電速度以及續航問題,全固態電池的出現可以極大的縮短充電時間以及延長續航距離。
據相關報告顯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為200-300 Wh/kg,而全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輕松突破400-500 Wh/kg。為此,豐田將開發一款續航達到1200公里的全固態電池車。并且由于固態材料大幅提高了鋰離子的遷移速度,故而原先需要一小時的充電時間,如今只需15分鐘足矣。
不僅是電池性能的提升,安全性同樣是該技術的重點優勢。作為電池技術研發的難點,液態或凝膠狀電解質都無法避免的問題,就是泄露、短路和過熱。而全固態電池針對以上問題,具有優異的實驗表現。在切割、穿刺、壓縮等測試中,全固態電池均表現均優于傳統液態電池。
如此說來,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全面量產的日本車企,真的能在純電汽車賽道上,重新占據一席之地嗎?
此前東京工業大學研究團隊已經研發出了硫化物類固態電解質,并問鼎世界最高的全固態電池容量和最快充電速度。在全固態電池上的研究進度和技術深度上,日本都取得了足以支撐行業的變革的成就。
照理說完成行業超車只是時間問題,可是在外界看來,日本需要十年時間的投入研發,并且全固態電池技術也并非發展新能源電池的唯一解法。
按照多數企業對該技術的態度來看,此次日本所謂“下一代電池革命”,是因為美國特斯拉以及中國車企比亞迪等一眾新能源車企的快速成長所致。僅中國新能源車的市場表現,就已經讓日本傳統車企坐立難安了。
根據全球咨詢機構SNE reseaech公布的2023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中,中國企業入圍六家,市場占有率來到了62.6%,相比于去年漲幅高達5.9%。相比之下,日系車的滲透率僅為2.9%,可謂相形見絀。
不僅如此,日本本土車企對于純電車賽道的態度同樣冷淡,此前一直處于觀望狀態。本田、豐田以及日產等老牌車企,早年在燃油汽車行業取得的巨大成功讓其對于新技術的敏感度下降。
相比于新技術帶來的市場增長,日本傳統車企首要考慮的卻是新技術的研發,是否會影響日本原先賽道的領先地位。所以這些企業往往更容易接受的,是混合動力汽車,這也是日本汽車在近些年的主要發力方向。
可如今日本傳統車企再想要讓自己的純電車型進入賽道,就需要改變行業的技術革新的出現。日本將純電汽車的未來押寶于全固態電池上,但就目前中韓兩國的新能源企業對于全固態電池當前的看法并沒有那么樂觀。
技術角度來說,目前全固態電池的界面問題,并沒有得到良好解決,這就指導電池的循環壽命較差。日本所謂的量產時間也不過是未來研發計劃,想要實現還需大量研發時間和投入。
同一賽道中,中國寧德時代已經在今年4月研發出凝聚態電池,其500 Wh/kg的能量密度并不輸給全固態電池,NASA開發的全固態硫硒電池也在競爭行列中。就連韓國財團也在公開場合表示對全固態電池的重視,并且透露將在2027年前做到量產。
如此說來,日本能否真正做到行業超車,所面臨的競爭對手幾乎都有著強大的技術儲備和市場認可度。電池技術的突破,并非是讓日本新能源車領域改天換日的資本。
中韓乃至外界對全固態電池發展的態度較為謹慎的原因,并非該項技術有什么重大缺陷或是隱患。而是全固態電池技術真的能夠成為新能源車型的未來,如今尚沒有定論。各家有自己擅長的技術領域,貿然更換研究方向極有可能竹籃打水。
站在市場經營的角度,成本和預算同樣對研究工作處處掣肘。由于電池技術高昂的研發費用和材料成本,往后必定會給定價造成極大的困擾。選擇當下成熟的自家技術方案,穩定售價,也不失為以退為進的方法。
反觀此次的日本車展,外界看到日本迫切的想要通過展示新車型來挽回純電車市場。無論是提前公布新技術,還是迫切想要用概念車吸引眼球,目的不外乎重拾在車友心中的位置。
用賭未來的方式吸引眼球,這樣做法的確是如今日本車企在新能源賽道尋求破局之道后的無奈之舉。全固態電池技術固然先進且極具潛力,卻同樣是日本車企所將面臨的巨大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