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經,縣級鄉鎮一度被認為是未經耕耘的熱土,不少從業者紛紛逃離不斷內卷的城市,把店開到鄉鎮“淘金”。但潮水終會褪去,隨著行業大盤的萎縮,線下門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鄉鎮母嬰店也不例外。
長期以來,關于鄉鎮母嬰店是否還有機會這一話題的討論不絕于耳。
曾經,縣級鄉鎮一度被認為是未經耕耘的熱土,不少從業者紛紛逃離不斷內卷的城市,把店開到鄉鎮“淘金”。但潮水終會褪去,隨著行業大盤的萎縮,線下門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鄉鎮母嬰店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最先倒下的就是一批在資金、規模、供應鏈等各方面實力相對較弱的鄉鎮母嬰店和夫妻老婆店。
然而,全面紅利不再,并不意味著縣級鄉鎮母嬰店毫無機會,還有很多的局部紅利有待挖掘。新母嬰店在今年走訪河南市場時就發現,包括駐馬店、商丘等在內的多個人口大市皆存在很多做得還不錯且很有特色的涉及縣城鄉鎮業務的母嬰店。例如,目前在駐馬店一市九縣皆有布局的母愛e百,還計劃將新店開到周口的縣城;另一駐馬店鄉鎮母嬰店代表一格爸爸也做得很不錯,四家店均在鄉鎮,并分散布局,已實現跨鎮經營。
在鄉鎮母嬰店整體頹勢下,仍有部分鄉鎮母嬰店的生意卻蓬勃增長,背后原因值得深究。
新生兒人口是基本盤
正所謂有需求才有生意,過去幾年,很多鄉鎮母嬰店逐漸消亡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疊加城鎮化帶來的人口流失。消費群體變少了,生意自然做不下去。去年就有鄉鎮母嬰從業者表示:“有個鎮子去年只有十幾個新生兒,真是用手就數得過來。”
對比下來,河南作為人口大省,雖然近幾年出生率也在下滑,但整體基數仍相對較大。數據顯示,2022年,河南的人口大市新生人口出生率依然較高,商丘新生兒人口6.5萬,駐馬店生兒人口5萬人。對應到鄉鎮,其市場體量也遠遠勝于一些從業者口中“一個月才生五個孩子”的人口低密度縣城。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在充裕的市場環境下,鄉鎮母嬰店本身具有的租金低、投入少、競爭相對不激烈等優勢得以發揮。母愛e百創始人杜總談到:“縣城經濟相對落后,且市場不飽和,降維打擊可能是個機會點。”同樣,一位在商丘180個鄉鎮有60家網點的代理商也稱:“鄉鎮市場的量比縣城的量要大好幾倍。”
精細化運營是壓艙石
選對址,成功從城市“逃”到鄉鎮,并不意味著就可以躺著賺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鄉鎮的居民越來越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錢,也同樣具有品牌意識和精細化選品意識,注重門店購物帶來的體驗感和專業服務。在此變化下,鄉鎮母嬰店若不強化自己精細化運營的專業能力,遲早會被市場拋棄。
走訪河南市場時,做得好的鄉鎮母嬰店的運營能力絲毫不輸市區的精品母嬰店。首先,選品上放棄以毛利為導向,從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出發,集中精力去打造兼具品牌力和質價比的品類結構。其次,在門店基礎設施方面下功夫,向高端化、精品化靠近。以彰顯格調的店招、整潔有序的陳列、風格獨特的裝修風格和貼心細致的休閑娛樂設施吸引、留住顧客。最后,持續革新經營模式,不斷提升運營能力。
在走訪市場時我們發現,鄉鎮母嬰店淘汰的原因都是沒有求新求變,仍在用過去的思維做現在的事,而所有活得好的母嬰店都很善于了解新消費觀念和需求并調整自己的經營模式。例如轉型全家營養,提供免費送貨服務,精細化社群營銷等。只有打破傳統的經營理念,跳出鄉鎮母嬰店的狹隘空間,全面分析內外環境,才能在新周期逆勢突圍。
2024戰鼓敲響,擺在所有母嬰從業者面前的是又一場大考。鄉鎮市場從來不是救命稻草,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謀得更多機會,還要靠母嬰店的專業能力。
編輯/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