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馬茶業沖擊A股之路充滿坎坷。早在2013年,八馬茶業曾選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最終只在新三板短暫掛牌了幾年就因長期戰略規劃調整于2018年摘牌。
近年來,中國茶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茶葉市場整體規模由2019年的2739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334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1%,并將進一步增長至2028年的4276億元,2023-2028年復合年增長率為5.0%。
茶葉市場蓬勃發展,但是茶企卻難以躋身資本市場。自2011年天福集團在港股上市之后,八馬茶業、安溪鐵觀音、華祥苑、七彩云南等茶企多番在A股試水,均以失利告終。截至目前,唯有云南茶企瀾滄古茶于2023年底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茶企上市“行路難”,背后都有共同的痛點,主要是茶企財務透明度不高,難以達到A股市場的嚴格標準。同時茶行業的特殊性質,如產品質量難以標準化、供應鏈復雜等,也增加了監管機構的審核難度。此外市場競爭激烈,部分茶企規模相對較小,難以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和持續的盈利能力,也是阻礙其上市的原因之一。
在資本市場大門外徘徊多年的八馬茶業,最近又啟動了上市之旅。
1月17日,八馬茶業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擬于主板掛牌,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天風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八馬茶業沖擊A股之路充滿坎坷。早在2013年,八馬茶業曾選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最終只在新三板短暫掛牌了幾年就因長期戰略規劃調整于2018年摘牌。2021年4月,八馬茶業以“零售業”定位,向深交所創業板遞表,隨后深交所就研發投入、創業板定位等問題對其進行三輪問詢,最終撤回上市申請。2022年8月又申請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之后中國證監會對其主板IPO文件提出反饋意見,要求公司說明從創業板撤單的原因,相關問題是否已整改等。2023年9月,八馬茶業再度撤回上市申請。
在經歷了數年上市波折后,八馬茶業終于在這股消費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中再次邁出關鍵一步。選擇赴港IPO,優勢在于港交所對上市企業的財務透明度要求相對靈活,同時港交所的國際地位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融資能力。
八馬茶業是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截至2025年1月10日,八馬茶業的線下門店總數為3501家,包括381家一線城市的線下門店、728家新一線城市的線下門店、1015家二線城市的線下門店以及1377家三線及其他城市的線下門店。
招股書顯示,2022—2023年,八馬茶業實現營收分別約為18.18億元、21.22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約為1.66億元、2.06億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9個月,其實現營收約為16.47億元;實現凈利潤約為2.08億元。從凈利潤率數據看,八馬茶業凈利潤率2022年為9.1%,2024年前九個月已提升至12.6%。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3年末茶葉連鎖專賣店數量計,八馬茶業在中國茶葉市場排名第一;按2023年銷售收入計,八馬茶業在中國高端茶葉市場排名第一,同時在中國烏龍茶和紅茶市場亦排名第一。
高端茶葉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較高的行業壁壘。從市場份額來看,八馬茶業在中國高端茶葉市場的份額已從2019年的1.0%提升至2023年的1.7%,體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能否如愿上市仍未可知。
編輯/劉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