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巴奴是中國品質火鍋市場中按收入計算的最大火鍋品牌,2024年占據了3.1%的中國品質火鍋市場份額。
三個月前,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因“月薪五千不要吃巴奴,哪怕吃個麻辣燙”“火鍋不是服務底層人民”等言論在網上引發熱議。如今,這場爭議尚未完全平息,巴奴已加速奔向資本市場。
近日,巴奴毛肚火鍋母公司“巴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若成功上市,巴奴將成為繼呷哺呷哺、海底撈之后,又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火鍋企業。
從區域品牌到全國化,巴奴的差異化崛起
巴奴的故事始于2001年,創始人杜中兵在河南安陽開出第一家火鍋店。與當時盛行的“川渝麻辣火鍋”不同,巴奴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以“毛肚+菌湯”作為核心產品,強調食材品質而非單純的服務或低價策略。2012年,品牌正式更名為“巴奴毛肚火鍋”,開啟了全國化發展之路。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巴奴是中國品質火鍋市場中按收入計算的最大火鍋品牌,2024年占據了3.1%的中國品質火鍋市場份額。2024年按收入計,巴奴也是中國整個火鍋市場中的第三大火鍋品牌,占據0.4%的市場份額。
從扭虧到盈利,三年狂賺2個億
巴奴火鍋人均消費142元,這一數據遠超海底撈。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巴奴火鍋分別實現收入14.331億元、21.116億元、23.073億元。上述時期內的利潤分別為-520萬元、1.017億元、1.229億元。同期經調整凈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分別為4150萬元、1.437億元、1.959億元。
這股強勁的增長勢頭在2025年得到延續。最新業績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巴奴實現收入7.09億元,同比增長25.7%;實現歸母凈利潤0.55億元,同比增長57.7%,盈利增速進一步提升。
盡管餐飲行業低價內卷愈演愈烈,但巴奴的經調整凈利潤率卻在逐年提升。2022年-2024年,巴奴的經調整凈利潤率分別為2.9%、6.8%、8.5%,這一數據在2025年一季度達到了10.8%,在餐飲行業普遍承壓的背景下逆勢上行。
深耕下沉市場,展現優秀經營效率
門店的快速開拓,是其收入增長的基礎。據了解,巴奴所有餐廳均采用自營模式運營,直營門店總數由2022年1月1日的83家增長至截至IPO前的145家,增長率達74.7%。如果按照城市等級劃分,除在一線城市開設31家門店外,巴奴更多門店開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共設有114家門店,占餐廳總數的78.6%。
巴奴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展現了更具優勢的經營效率。今年第一季度,一線城市門店的經營利潤率為20.7%,二線及以下城市門店經營利潤率為24.5%,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均高出全國行業平均水平。
計劃未來3年門店翻倍
此次IPO,巴奴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拓展自營餐廳網絡、品牌建設、供應鏈優化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巴奴透露,其計劃未來三年開出150家新店,相較目前的145家門店近乎翻倍。為進一步向下沉市場滲透,巴奴還計劃在河南、陜西、湖北、河北、安徽、浙江及江蘇省建設衛星倉,強化供應鏈響應能力與食材品質把控。
在火鍋行業內卷加劇的當下,巴奴能否憑借高端定位和精細化運營持續領跑,資本市場即將給出答案。
編輯/劉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