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日本鐵路東京站正式開設共享辦公室,方便乘客就近辦公。共享辦公室共有六種不同的席位,同時還設立酒吧和聊天室。共享辦公室可在專門網站上預約,使用15分鐘150日元(約合9.7元)。
近日,日本鐵路東京站正式開設共享辦公室,方便乘客就近辦公。共享辦公室共有六種不同的席位,同時還設立酒吧和聊天室。共享辦公室可在專門網站上預約,使用15分鐘150日元(約合9.7元)。
此事在國內網站上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熱議,有網友評論:是星巴克椅子太硬還是KFC找不到廁所?上班是去賺錢的,不是去花錢的。但也有人認為,世界上還是有不少有這樣需求的人存在的,貧窮限制了窮人的想象力。
近年來,“共享經濟”一詞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光國內就出現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多種資源共享形式,以上三種都是還算成功的,都各自擁有了很大一部分使用人權,但關于共享辦公室這種新型共享方式,還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
其實不僅是日本,國內有些地區早就有推出過共享辦公室,比如中國聯合辦公行業首個獨角獸級別企業優客工場,以及國外來的聯合辦公始祖WeWork 等都有這方面的業務。
聯合辦公空間是一種為降低辦公室使用成本而進行共享辦公空間的辦公模式,來自不同公司的個人在聯合辦公空間中共同工作。這種概念在美國硅谷興起,特別適合小型的創業團隊。
國內也同樣行得通,比如很多初創公司需要辦公空間,寫字樓的高額租金成為阻止進駐的門檻,不少人只能選擇小區住宅樓作為自己的第一根據地。另一方面,現階段中國辦公樓的使用率非常低,二線城市辦公樓空置率為50%,而另外50%在使用的辦公樓也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供需兩端市場廣闊,此時只需一個資源整合者,共享辦公空間 應運而生。
而目前在中國提供類似服務的運營商主要分為兩類:一種就是像上面這種為5-100人企業提供租期、面積、成本和服務都具備靈活性的“柔性辦公基地”,主要通過提供一些成本較低的聯合辦公位作為其產品系列的配搭,主要定位中端、對成本較為關注的企業。
還有一種是為1-10人企業提供小型臨時辦公場所的“商務中心”和“服務式辦公室”,聯合辦公空間相對于其主要的盈利產品,主要定位相對高端的個人創業者。這個和日本的15分鐘10塊錢的辦公室有點相似。對于這種新型共享模式,普通上班族自然是接受不來的,不過對于推出聯合辦公的這些企業來說,工薪階層也不是他們的目標人群,它們的主要目的還是為跨區域或移動式辦公商務人士帶來便利。對于這種新型的上班方式,你怎么看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卞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