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院發表一篇論文,引起了不小的討論。文中作者推斷,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不可能短時間消失,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將其控制住。
最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院發表一篇論文,引起了不小的討論。文中作者推斷,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不可能短時間消失,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將其控制住。
簡而言之,被人們寄予厚望的疫苗,即使被研發出來了,作用也可能不大。因為人體產生抗體的有效期可能要<300天,即使每人每年都打一針,但是病毒升級要比疫苗的研發周期都要短。
如果疫苗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那么新冠會像流行感冒一樣,在全世界范圍內反復爆發。而當下各國的政策日趨一致,就是早發現早治療,大力地隔離排查。把感染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以確保醫療體系不崩潰。
拋開疫苗的問題不談,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人們“疏離”自帶口罩的狀態應該會持續很長時間,即使在2025年新冠病毒得到了完美的解決。那時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
人與人之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成為常態,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也會顯著減少,甚至很多風俗習慣也被徹底改寫。
那么對各行各業來說,無疑是受到了強烈的挑戰。例如服務行業必須開始轉換思維,尋求新的模式,因為人們一定減少服務業的需求,影視娛樂業也將受到重創。
不說別的,看看現在倒閉了多少家電影院就知道了。實際上,除了教育、醫療這種剛需之外,其他的需求勢必會收到壓抑。
旅游業、餐飲業、商業地產等以及一切跟服務相關的行業,都要重新洗牌,調整商業戰略。
以前節假日出國游、朋友聚餐都屬于常見項目,現在有幾個還敢出國玩?哪個還敢叫上三五個好友出來聚聚?想想還是算了,朋友拒絕了多尷尬啊。
例如體育運動類俱樂部的收入結構也可能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就目前來看,觀眾密集的體育賽事很難恢復,像NBA、世界杯、奧運會等等可能要無限延期,當然也不排除,為了收益調整用戶的習慣,或者改為線上付費觀看。
那么有哪些行業會站上歷史的舞臺呢?
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線上服務、遠程服務、VR、通訊或將迎來強有力的發展,各行的商業模式也要迎合人們的行為習慣而發生改變。
危機往往也意味著機遇,誰在其中窺探到先機,誰能用創新來滿足大眾的需求,那么誰就會擁有市場。
那么,你準備好了嗎?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滕云彥